| 
| 缩减高校招生规模势在必行 |  
|  |  
|  |  
|  |  
|  |  
| 日前,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听取了高等教育工作汇报。这次会议认为,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事实上,由高校扩招导致的诸多问题,早已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一些地区和许多重点高校,已经及时放缓了扩招的步伐,以减轻办学资源跟不上的矛盾,和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笔者看来,放缓扩招步伐是明智的,“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也没错,但要真正解决高教面临的问题,不能再“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了,必须对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从当前的高位进行适当缩减。
 
 很多人一直认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仍低于世界水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国的大学生究竟多不多,不能简单看其人口比例,还要看它的总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截至去年11月份为止,我国大专以上人口共有6700多万。这么多的高学历人口,并没有都充分发挥出效益。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几乎被所有的人忽略掉,那就是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在城镇中实现就业。因此拿城镇总人口当分母,可能才更加合适一些。如果考虑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的话,现在20%左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可大致看成将有60%的城镇人口,从高校毕业出来工作,这个比例显然是相当高的。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几年的高校扩招速度,远远超过我国城市化的速度,这让城镇一下怎能消化得了呢?号召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解决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或许有人会这样来反驳笔者,发展高等教育不是为了就业,而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样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而,教育必须考虑受教者的学习能力,过分扩招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比如现在某个直辖市,总分750的高考考个400分出头,就能进入本科院校就读。按百分制的60分为及格线来计算,各门均分在及格线以下也能上大学。中学的基础课程没学扎实,进入大学后能否真正学有所成,不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担忧。
 
 还有人会提出支持扩招的理由,让子女上大学是家长普遍所愿,国家应当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对此我们应当情形地认识到,群众的需求并不都是理性的,应当去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现在社会上高级蓝领奇缺,企业出再高的薪水也一将难求,职业院校却常出现招生不足,这固然有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可与扩招让考大学变得太容易了,是否也有着相当的关系呢?而本适合读职校的都去读了大学,会更加剧高学历人才的“过剩”。
 
 几年前开始实行的高校扩招,原本并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但扩招的步伐过快、幅度过猛,就让情况变得“过犹不及”了。既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有很多是由于过分扩招带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扩招进行检讨和拨乱反正呢?当然,具体如何进行缩招可以再行斟酌,缩招也不解决高教发展的所有问题,但高校缩招可以说已是势在必行。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   
          |  |  
   
    |  |   
    | 
         
          |  报名咨询中心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