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山东省200多家企业和院校的代表在济南通过合作对接对话会形式,组建了“山东省企校合作联盟”。
企校握手,签署一个双方共同遵守的《章程》。从这一层面看,企业已由“幕后”走向“台前”,而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如何应对同样值得思量。
政府:伸“有形之手”助企校对接
“山东省企校合作联盟”的倡导者是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山东省教育厅。从发起角度看,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
山东省经贸委副主任杨国良明确表示,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搭台、企校唱戏”的形式,形成政府推进、企业和院校密切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机制,实现企业人才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的对话与对接,促进企业与院校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效解决企业人才供需矛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省经贸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与院校合作不够理想或刚刚起步,其中15%的大企业至今仍处于空白,中小企业合作情况更不容乐观。合作企业中,多数还处于浅层次,沟通不畅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少企业抱怨学校缺乏主动性,而有些院校也抱怨企业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选人与毕业生择业仍停留在“赶大集”的层面上,校企管理层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更缺乏沟通的渠道和桥梁。
“目前来看,仅靠市场配置资源的‘无形之手’,一时还难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迫切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来推动企校对接。”山东省省经贸委职工教育办公室主任张忠军表示,组建企校合作联盟,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企校双方搭建一个深度了解、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的平台,包括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机制,实施共同的教育培养规划等。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经贸委与省教育厅正在联合探讨建立企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使企校合作在山东成为一种常态。
企业:融院校资源减培训压力
“我们在烟台高职学院开设了一个‘一汽丰田班’,专门为公司培养汽车维修技师。”一汽丰田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部长苏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与27所院校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内容,由双方共同商定,公司把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编成教材提供给学校,且每年都向合作院校捐助汽车整车和系统总成等教具。一般第一年向每家合作院校投入100万元的教具,此后每年都要继续捐助。
每年投入的大笔资金,到底值不值?苏涛表示,从长远来看,这笔投入并不高。经测算,每名按此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公司的平均投入约1万元,他们不需再培训就可直接上岗。而如果不与院校合作,这笔投入(人均)何止1万元!
“与院校合作,让我们大大减轻了培训压力。”苏涛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历时3年培养出来的技师,使公司的维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现在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拼的是‘内功’。其实,管理上大家都差不多,关键是人才。”
济南钢铁厂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据介绍,济钢的企校合作已经形成多个层面,极富成效。不仅有企校课题攻关、联合办学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有大力开展“4+1”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有技师与高学历助手“1+1”培养、企校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等合作模式。
杨国良介绍说,企校合作,企业逐渐从教育培训的“幕后”走向“台前”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表现为多层面、深层次和高投入。他说,很多企业从长远发展考虑,非常看重与院校的多层面合作,有些企业已经将自身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职业准则、岗位要求融入到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降低了培养成本。而在投入上,许多企业对职工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一种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舍得投入。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企校合作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全省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企校合作的企业所占比例从“十五”期间的36%上升到目前的85%,合作专业300多个,大多集中在机电、软件工程、电器自动化、机械工程、汽车制造、矿产采掘、热能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院校:借企业之水行教育之舟
“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跟着市场走,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烟台职业学院副院长温金祥向记者阐述他们的“办学经”,“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温金祥介绍说,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很多,有订单培养,也有以企业名称冠名办班的。例如,他们除了开办“一汽丰田班”之外,还与东岳汽车联合开办了“东岳汽车班”,与张裕葡萄酒公司合作开办了“张裕营销班”。像这样的班,该学院共开设了28个。
与企业的深层合作,优势显而易见。学校引入企业资金500余万元,建成了汽车检测维修车间、数控实训车间等实训实习生产车间十余个。学生入学后,就知道毕业后将到哪家企业工作。学校根据企业对技师技能的需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还把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说,确立企业在职教中的主体地位,与企业联手,校企双元培养,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他说,职教兴,企业兴;企业兴,职教兴。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职业教育来支撑;一流的职业教育才能支撑一流的企业。
据了解,2006年山东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计划全面实施,确定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与1所职业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记者宋全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