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块“中日韩动漫游戏研发中心实训基地”的牌子挂在了湖北省随州市曾都职校的门口,这个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不仅为该校引进了优质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也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搭建了桥梁。“这样的好事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集团这棵大树啊!”该校校长陈家喜深有感触地说。
陈家喜口中的“大树”就是如今在随州人尽皆知的湖北现代教育集团。2007年7月,经湖北省教育厅同意,随州电大、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试验高中等5所公办学校和12所民办职校成功整合,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湖北现代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事实上,此时随州市的职业教育并非无路可走,恰恰相反,此前,这个只有260万人口的小城市拥有29所中职学校和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达5万余人,该市教育局也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然而该市的教育决策者们没有陶醉于眼前的繁荣,他们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寻找新的增长极来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该市市委书记马清明说:“随州的职业教育先行了一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果不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就容易进入发展的‘瓶颈’。”
马清明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随州近几年学生数量以每年3000人左右的速度锐减,到201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只有23000人,而在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政策的刺激下,周边其他县市职教发展迅猛,生源空间急剧缩小,激烈的招生竞争所带来的高成本办学问题十分突出。马清明们认识到,在行政干预越来越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职业教育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问题已经成为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整合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是全市职教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站稳脚跟、创立品牌,走向全国。
把职业教育的蛋糕做大,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目前全市有民办中职12所,在校生1.2万人,民办教育资源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极,要整合资源,就必须吸引民办职校加入,那么该如何解决公办职校与民办职校兼容并存的难题?经过多方考察和艰难探索,该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内,很巧妙地找到了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结合点,用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将公办职业教育资源与民办职业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
对于公办学校,集团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并对各校区进行了调整,盘活了现有国有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则按市场法则自愿加入,集团代表市教育局对民办成员学校的办学实行全程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这样,集团打破了办学主体的身份界限,打破教育类别界限,公办和民办学校聚集发展,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
整合职教资源的目的不仅仅是做大,更要着眼于如何做强、做规范。在大手笔做出一道道加法的同时,随州市教育局也做起了减法。通过对全市中职学校进行办学能力和专业设置评估,取消了14所不合格中职学校的办学资格,并对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限制和整合。在当年的中考招生中,市教育局把招生计划和专业直接下达到集团,一举扭转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同时,通过专业调整,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之间避免了重复设置专业的现象,做到了设备互用、师资共享、信息互通,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如今,抱团发展的优势一步步显露出来。据初步预算,整合后,集团每年的招生成本至少可降低50万元。今年上半年,随州一职中获得了北京奥运会120名保安工作人员的就业信息,但因为岗位要求较高,任何一所中职学校都难以满足这个要求,集团经过统筹考虑,在3所成员学校集中选拔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集团同时不断发挥集约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湖北现代教育集团已在四川自贡、陕西扶风、甘肃兰州等地均办有分校,在校生达3000人,发展势头良好。(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罗曼)
|